商汤科技IPO,7年时间里到底做对了什么?
商汤科技IPO,7年时间里到底做对了什么?
赶在2021年的最后时间,商汤科技成功在香港上市。这家人工智能公司,从创立到融资、再到上市,可谓一路充满荆棘。
早在2017年,商汤科技就确定了公司的使命:坚持原创,让AI引领人类进步。
但随后在设计新Logo时碰到一个小插曲。设计师在听完商汤的创业故事之后,提了个建议:商汤要发展成一家国际化的硬科技公司,Logo最好只有图案或者英文,因为看到中文字很难联想到高科技……
这不是商汤第一次遇到刻板印象的阻碍,也不是最后一次。
4年后的2021年,商汤科技已经成为一家年营收数十亿元,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、交通、文旅等行业的人工智能新巨头,鲜花和掌声越来越多,虽然在递交招股书后,遇到过一些麻烦,但好在最终成功上市。
01
从创立至今,商汤科技走过的每一段路,都折射着一国科技的发展水平、大国产业竞争的缩影。这家从诞生起就被寄予厚望,但过程中一路坎坷,现在已经市值突破两千亿的人工智能公司,在过去的7年里到底做对了什么?
“人工智能”不是什么新词汇,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没有很清晰的产业发展道路,甚至到底什么才是“人工智能”也是众说纷纭。商汤科技于2014年成立的时候,它要走的其实是一条没人走过的路。
如何验证这些技术的效用?最有效的方法永远只有一个:实战.
02
在“人工智能”这个概念进入人们视野的近十年里,大量相关技术主要应用于一些头部场景中,例如城市中的交通道路、工厂中的生产流水线等,因为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,要优先解决那些高频的、常见的问题。然而,在城市、商业、生活中还包含着成千上万的长尾需求,它们看似非常细小,也不一定经常发生,但其中却蕴藏着巨大的价值尚未被挖掘。
以城市治理为例。作为全球大都市,上海市日常管理人口3000万,涉及场景、服务成千上万,垃圾暴露、单车乱停放、绿地维护、楼宇失火等都是细微且重要的问题。然而,传统的管理方法,往 往只能“看得见”图像却“看不到”问题,仍需要大量的人工网格员划片到现场巡查。社会不得不负担一笔庞大的人力开支。
城市治理是一个庞杂的“巨系统”。要解决其中的海量问题,需要匹配海量的AI算法,但单个AI算法生产就要花费几十名工程师数月时间。因此,往往少部分的需求能够通过AI解决,海量的日常场景、长尾应用场景未被覆盖,人工智能难免被视为“样本工程”。
针对这一难题,商汤科技给出了全新的答案——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。在算力层、平台层、算法层的加持下,人工智能有了落地的可能。
例如,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从2020年开始率先试点AI+一网统管,基于商汤AI大装置,量产针对各类长尾场景的算法模型,通过方舟城市开放平台部署到“智能巡屏”,从而将区域内1000个摄像头转化成为智能感知神经元,秒级发现城市顽疾,并及时推送给管理人员进行下一步处理。
在商汤“方舟城市开放平台”的支持下,如今上海网格员的日常工作从不断上街巡查的“人海战”,向“人”与“机”的交互转变。并将逐步拓展到机动车违规停放、道路积水等更多场景,城市管理系统得以 更为高效、安全、有序地运转。上海的城市管理水平也在近年屡屡获得网友称赞。
能通过“智慧城市”解决城市管理的复杂难题,自然也能解决更多相对简单的应用问题。从杭州西湖边的虚实导航导览应用,北京故宫的AR文创日历,中国邮政的AR明信片,到电动车的智能驾驶系统,高铁沿线的电力系统维护,汽车制造过程中的自动检测,商汤科技的落地应用已经呈燎原之势,在智慧商业、智慧城市、智慧生活、智能汽车四大领域并驾齐驱。
在智慧商业方面,商汤与企业合作构建企业管理运营系统“商汤方舟企业开放平台”,使其工作流程数字化和自动化,目前已经在约6000个客户站点部署。例如,中国一汽集团在应用企业方舟后,能 够在6-12秒内自动检测金属零件中的超过34种缺陷,检测率超过99%,而且能够高稳定性地全天候运行,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。
在智慧城市方面,商汤方舟城市开放平台上包含14000多个人工智能模型,可与城市的IT基础设施无缝结合,提高了城市的安全性、效率、便利性。截至2021年6月30日,城市方舟已经在国内外119个城市部署。
在智慧生活方面,截至2021年6月30日,商汤科技SenseME和SenseMARS软件平台已累计支持了超过4.5亿部手机及超过200个手机应用程序,包括5个月度活跃用户数超5亿的手机应用程序; SenseCare软件平台提供多种人工智能工具,赋能诊断、治疗及康复等医疗服务,并且已有五个SenseCare模块取得三项国家药监局认证及两个CE认证。
在智能汽车方面,目前SenseAuto商汤绝影智能汽车平台已累计获得1100多项智能汽车技术专利资产,与超过30家国内外头部伙伴展开合作,定点量产项目覆盖车辆总数超过2000万辆。
在AI大装置的基础上,商汤的四大业务风生水起。通过大量实战应用来验证技术实用性的好处在于:广泛的商业应用一方面会产出大量数据,可以作为后续迭代改进的基础;另一方面,随着技术储备,从愿景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商业案例和实实在在的营收,企业在既定发展道路上的信心也得到了不断的增强。
一家技术公司,成立至今不过7年,就已经在商业化上遍地开花、星火燎原。这到底是怎么炼成的?
03
一家公司的精气神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始团队的性格。商汤科技能让人工智能在多行业全面开花的独特模式,其实也来自于创始团队对公司定位的坚持。时间拉回2017年5月,商汤科技第一次召开高管会,费时最久的一个议题,就是关于企业的使命、价值观,而在此之前,围绕企业文化的定义和构建,其实已经酝酿和准备了半年。
在会议上,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徐立提出,商汤使命是“让AI引领人类进步”,创始人汤晓鸥在这句话之前加上了四个字,“坚持原创”。
当时是人工智能刚进入产业化的初期,行业内更多看到的是AI技术在解决驾驶、交通管理、人脸识别等局部领域的市场潜能。但凭借对原创技术的坚持和理解,商汤拥有了更长远的视野,因此才能以一个宏大目标“让AI引领人类进步”作为使命。而“让AI赋能百业”,正是实现这一使命的重要路径。
换句话说,商汤希望做深度学习的“全能型选手”,让自己像发电厂一样,哪里需要AI,就能向哪里输送AI能力。
正是在这样的长远定位之下,商汤科技推出了以SenseCore AI大装置为核心的基础平台,并致力于通过创新的AI技术打造“两个工具”。
两个工具,指的是以AI作为新的生产力工具和交互工具。一方面,AI大装置大幅降低了AI模型生产成本,从而衍生出商汤科技“AI赋能百业”的商业落地能力,为传统行业降本增效,成为大批企业的“生产力工具”。另一方面,商汤SenseMARS平台内含3500个人工智 能模型,支持感知智能及混合与增强现实系统,对于打造新式交互场景如元宇宙也有重要支撑作用。
商汤科技以AI大装置作为基石,支撑底层技术研发,同时抓住生产力和交互这两大核心场景,将AI能力延伸至各行各业,覆盖城市管理、企业服务和个人生活中的众多领域和场景,成为一家可以对外赋能产业发展的硬科技公司。
04(结尾)
在经历了“看到中文字很难联想到高科技”的挑战后,一个包含了汉字、图形、英文的新Logo最终还是顺利设计出炉、投入使用。
“无限长的曲线就是宇宙的抽象,一头连着无限的过去,另一头连着无限的未来,中间只有无规律无生命的随机起伏,一个个高低错落的波峰就像一粒粒大小不等的沙子,整条曲线就像是所有沙砾排成行形成的一维沙漠,长得令人无法捉摸。你可以沿着它向前向后走无限远……”
这段话摘自《三体》。正如在这部小说问世之前,也几乎没有人会把华人和顶级科幻小说连接在一起。商汤科技在过去7年从实验室拿大奖到把技术全面应用于大量场景,而如果抛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时髦词汇,不难发现这家公司的底色,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。
在商汤上市仪式中,CEO徐立讲到:“每个时代的企业都承载着各自不同的希望和责任。一代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传承,共同催生了过去四十多年气势磅礴的景象,更将我们的命题从生存、追赶推向了发展和开创。一位同事曾在孩子的成年礼上写了这么一封信,’当我们奋斗至此,不再为温饱而苦恼的时候,留给你们的,就只剩下去改变世界了,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’。我想留给商汤的,正是我们坚守的使命‘坚持原创,让人工智能引领人类进步’。”